瀏覽量:1582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6-22
一、掛藍施工墩頂梁段(零號塊)臨時固結不牢
1、現象
施工中出現結構不穩(wěn)定的現象:如晃動、不對稱變形、傾斜、撓度過大等。
2、原因分析
(1)臨時固結措施選用不當。
(2)對臨時固定結構的計算及穩(wěn)定性驗算考慮欠周到。
3、防治措施
(1)正確選用臨時固結方式和采用可靠的支承措施。
(2)臨時固結或支承措施的要求是固結和支承可靠,確保施工中的的穩(wěn)定與安全,同時又能在體系轉換時,方便快捷地解除約束。
(3)正確設置臨時支座。
二、起步段(零號段兩側安裝掛藍的起始節(jié)段)線形偏差過大
1、現象
支架變形,節(jié)段外形和線形與設計要求相差較大?;炷翝仓M織不當;漏放拼裝掛藍的預埋件或因長度不夠使拼裝掛藍困難。
2、原因分析
(1)起步段長度選擇不當,對安裝吊藍要求考慮不周。
(2)支架設計未經整體剛度、穩(wěn)定性驗算。支架未經預壓或拋高不夠。結構彈性、非彈性變形過大或地基沉降過大。
(3)施工時實際工況與設想相差過大,對施工中可能發(fā)生的因素考慮不周。
3、防治措施
(1)為拼裝掛藍,需在橋墩中心兩側先用支架澆筑一定長度的梁段,稱為起步段。其施工支架可視實際情況,分別支承在墩身、承臺或經過加固的地基上。該起步段可在零號段完成后利用支架對稱澆筑,亦可將起步段與零號段同時澆筑。
(2)起步段應有足夠的長度能滿足兩側拼裝掛藍的作業(yè)長度。同時確定其長度時應與全橋節(jié)段施工相協(xié)調,混凝土工藝與機械設備應與工程量相配套。
(3)施工支架的長度視所選用的掛藍拼裝的需要而定。支架頂面應與箱梁底面縱向線形的變化一致。支架有扇形、門形等。
(4)為了減少支架變形,除了考慮支架的強度和剛度外,還應盡可能增大支架的整體性,并采用等荷載預壓,設置拋高及調整措施,以減少支架變形對混凝土箱梁質量的影響。
(5)支架上模板安裝及混凝土澆筑,應符合模板施工和混凝土施工的要求。
(6)懸臂澆筑施工過程中,為確保施工期間結構的穩(wěn)定,需采用臨時錨固或支承措施。
三、 盆式橡膠支座安裝缺陷
1、現象
懸臂澆筑盆式橡膠支座安裝時四角不平整密貼,支座軸線與梁不平行。
2、原因分析
(1)墩頂支座安裝面不平整,未經修整找平。
(2)支座中心線與標高未經校核,放樣不準。
3、防治措施
(1)安裝永久支座的墩頂表面應按設計標高修整,并精確放樣。在墩頂畫出中心線或輪廓線,并需經復核。
(2)支座除標高符合設計要求外,還應保持平面的兩個方向水平,支座的四角高差不得大于2mm。
(3)支座中心線與主梁中心線應平行。
(4)安裝地腳螺栓時,螺桿頂面不得低于螺母的高度。
(5)考慮橡膠的壓縮,在安裝盆式橡膠支座時一般抬高10mm,以便在體系轉換后保證成橋時的梁頂面設計標高。
(6)用懸臂澆筑法施工的連續(xù)梁,一般應先將墩頂梁段(即零號塊)與橋墩臨時固定,合攏前由各墩臨時支座承受反力,而永久支座不受力。合攏后,臨時支座的反力全部按連續(xù)梁支點反力的要求進行轉換。此時,支座反力的調整,應以標高控制為主,反力作為校核。
四、混凝土質量不穩(wěn)定
1、現象
未按節(jié)段位置、工程量及技術特點與要求正確安排混凝土澆筑順序,現澆混凝土質量不穩(wěn)定。
2、原因分析
(1)對懸澆施工的每一節(jié)段未作詳細的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。
(2)未遵守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懸臂澆筑“由前往后,兩腹向中對稱澆筑”的基本施工順序。
(3)對配備適合各節(jié)段特點的機具、設備與人員配備考慮不周。
3、預防措施
(1)根據零號段、起步段與以后各節(jié)段的分段及結構特點,制定各節(jié)段的施工工藝流程。
(2)根據梁段的位置、工程量,配備合理的機具,運輸吊裝工具及人力,并有應付突發(fā)不測情況的預案。
(3)按照季節(jié)、氣象條件選擇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及合適的澆筑、養(yǎng)生、張拉工藝。
(4)混凝土澆筑應遵守“由前往后,兩腹向中對稱澆筑”的基本施工順序。兩腹板對稱同時澆筑,然后澆筑中間部位的底板;澆筑頂板及翼板混凝土時,應從兩側向中央推進,以防發(fā)生裂縫。
(5)一個T構的兩側懸臂要對稱均衡澆筑,若遇到特殊情況不能均衡時,應按設計驗算平衡重工況。原則上節(jié)段兩端最多不得相差半個節(jié)段的混凝土重量。